摘要:包括螺旋藻、小球藻(又称“绿藻”下同)和杜氏盐藻等微藻类健康食品已成为21世纪国际新兴的发展项目,其中螺旋藻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已发展成熟,而小球藻目前在我国尚未真正形成产业化,要待其形成国内规模化市场后才能成为新兴产业。
提起“小球藻”,老一辈中国人很少有人不知道。因为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不少地方都曾大规模推广人工培养小球藻,以此作为粮食代用品果腹。事实上,小球藻确实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微藻类水生生物。据科学分析,小球藻藻体内富含蛋白质、脂类、多糖、膳食纤维、维生素与几乎所有氨基酸物质。如果从营养角度看,小球藻可谓是一种“绿色黄金营养食品”。尽管如此,小球藻的强烈藻腥味却无法令大多人所接受,在故随着困难时期的结束,曾国内红极一时的小球藻很快就被遗忘。但在与我国东邻的日本,几乎同时间就开始研究小球藻。
·除了营养还有药效
随着在1962年医学界发现小球藻可改善胃溃疡等消化道疾病后,此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学者还陆续发现小球藻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肿瘤、增强人体抵抗力、抗幅射、抗微生物、抗贫血症、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症等等。借助发达的媒体传播,小球藻的药理作用令到其在日本市场上人气急升,并由此推动小球藻从养殖到健康食品生产产业化的成功。现在,小球藻现已成为日本的一种“新资源食品”。特别是从80年代以来,日本小球藻产销量逐年上升,利用小球藻加工的健康食品年销售额合计有数百亿日元之巨。目前,日本市场上已有数十个品牌的小球藻健康食品,其中包括片剂、胶囊、营养口服液、饼干、糕点等等。
小球藻在国际市场上被人称之为“天然防病药品”,目前世界年销售小球藻干粉(指“破壁小球藻粉”)约在2500吨左右,每吨小球藻干粉的售价为18万到22万元人民币。有人预测,今后几年内,小球藻干粉国际市场总需求量有望上升至8000到10000吨,故市场缺口相当大。另据报道,日本公司从小球藻里提出的一种名为“绿藻生长因子”(CGF)的高营养物质,每克售价高达400美元,由于科学研究证实CGF具有直接提高人体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作用的活性,故可作为抗肿瘤药物使用。
日本在冬春两季比较寒冷(与我国华东地区相仿),故不能一年四季都培养小球藻,同时,日本的人力成本也较高。而我国台湾省的气候则非常适合小球藻生长,加上台湾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可以终年生长小球藻。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省已成为日本最大的海外小球藻生产基地,近年来,台湾省每年生产2000多吨小球藻干粉,除部分产品直接用作养殖红鳟鱼等高级渔产品的饲料外,每年可向日本出口1000多吨小球藻干粉,从而为台湾赚得十几亿的新台币。小球藻生产已真正成为台湾一大出口型产业。
·解毒作用明显
近据美国《天然产物与营养学杂志》报道,日美两国学者经多年共同研究发现:小球藻这一在地球上存在了几十亿年之久的单细胞微藻类水生生物,称为是迄今人类所发现的最理想的绿色解毒食品。在美国和欧洲多家医院所做的临床试验证实:志愿受试者每天服用一定量的破壁小球藻粉末胶囊,连续服3个月时间,可有效清除掉体内残留的重金属、农药、杀虫剂等有机化学残留毒物。
为何貌不惊人的小球藻竟具有如此神奇的解毒作用?学者们认为,这与小球藻独特的细胞构造有关。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小球藻为了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而进化出披有一层厚厚的保护性细胞膜,其细胞膜远比其他藻类生物更坚韧。小球藻的细胞膜重量竟占其细胞总重量的20%。研究发现,小球藻的细胞膜主要由特殊化学结构的纤维素所构成,正是这些纤维素具有与人体内重金属、有机化学等毒素相结合并促使其排除体外的功效,而其他微藻类水生生物则无小球藻那样完美的排毒效果,此为其一。
其次,小球藻还含占其总重量约5%的叶绿素,而叶绿素也是一种天然解毒物质,故小球藻具有超乎寻常的排毒解毒效果也就容易解释了。近年来,形形色色的排毒食品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上极其畅销,小球藻具有解毒功能的新发现,必将进一步推动小球藻防病,保持健康在国际市场上销量的增长。
据悉,美国市场上利用的小球藻破壁干粉原料,并由美国公司自行加工成小球藻片、胶囊口服液及其他各种健康食品剂型。去年,日本和美国厂商还共同推出一种以小球藻为主要成分的“能量饮料”,据说市场反应不错。可见,在西方健康食品市场上,小球藻已是一只成熟的产品。
·我国小球藻开发及前景分析
在20世纪60年代初,国内不少地方已有大规模培养小球藻并获成功的经验。随着国际市场包括小球藻类的“微藻类健康食品热”的兴起,从90年代以来,我国不少地方将开发螺旋藻、杜氏盐藻及小球藻等微藻养殖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重点项目之一。由于我国气候非常适合微藻类的培养,故在过去十几年来,以“钝顶螺旋藻”为代表的微藻养殖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据报道,近几年来,我国螺旋藻干粉年产量始终保持在每年3000吨以上,杜氏盐藻年产量亦有每年数千吨(该产品主要用于提取天然β胡萝卜素)。在2000年以后,随着国际市场小球藻制剂的逐渐趋热,开发小球藻养殖被国内一些地方政府重新提到议事日程上。
小球藻出口前景尚不十分明朗。国内健康食品市场上如今仍是螺旋藻制剂的“一统天下”,小球藻制剂至今仍未被我国广大民众所认识和接受。在这种环境下,单凭一二家企业的广告宣传是难以在短时间里打开中国这一巨大市场的。
页次: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