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文
防治酸体,保护人民健康
杨子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教授
国际医学生物工程科学院 院士
一、引言
人体由细胞组成,每个细胞都是一个有特定功能的,能独立生存的生命个体,人体实际上是众多细胞的有机联合体,细胞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器官功能的好坏,影响到人体功能的好坏。只有身体细胞功能正常了,人体器官功能才能正常,身体才能健康,生命才能延续。所以爱护身体健康,首先要爱护组成 人体基本单位——细胞的健康,只有人体细胞健康了,人体健康才有根本保障。
人体细胞生存在人体体液中。健康人体体液呈弱碱性,Ph7.35-7.45之间。也就是说,细胞只有生存在弱碱性体液中才能发挥正常功能,如果因某种原因,人体体液失去了生理弱碱性,变成酸性,这直接影响到细胞的生存环境,细胞功能受到损害,导致疾病的发生。如脑细胞受到损害,会得脑病;肝细胞受到损害,会得肝脏病;心肌细胞受到损害,会引发心脏病;胰岛细胞受到损害,会引发糖尿病;肾细胞受到损害,会导致肾病,等等,因此我们说保护人体细胞就是保护我们的健康,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
现代人生活富裕了,餐桌上的鸡鸭鱼肉蛋等各种肉食海鲜多了,并且已成为我们生活常用的菜肴,这些酸性食品吃多了,就可能使体液生理弱碱性渐变为酸性,直接对人体细胞功能造成损害。以某市对330万居民膳食的调查显示,近20多年来,居民膳食结构中,食粮、薯类及豆类所占比例明显下降,从过去的三分之二下降到现在的三分之一,而肉类、动物性脂肪及油脂的摄入量上升了近10倍,远远超过正常需要量,这种饮食结构如果不及时调整纠正过来,久而久之,会对居民的健康造成损害。有些人经常被头疼、乏力、情绪烦躁、失眠、全身不适等症状困扰自己,但检查不出身体有什么毛病,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再发展,就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心脑血管硬化、糖尿病、痛风、肥胖等。过去这些病被称为富贵病,现在为什么发病率增加了呢?这不能不让人们不考虑到与现代人的饮食结构改变有关。
二、酸体的形成
1、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经体内消化分解、新陈代谢从而产生能量,是供人体维持健康和生命延续不可缺少的物质,但同时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的最终产物,是以二氧化碳和水的形式排出体外。而二氧化碳和水在体内化合形成碳酸,这是人体体液酸化的重要物质基础。碳酸进一步分解形成氢离子和碳酸根。根据J. Craig Longenecker的公式:PCO2分压=1.5(HCO3ˉ)+8(±2),从式中可知CO2在体内酸碱平衡方面,是增酸的首要代谢产物,而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就是Ph值,是体液酸碱度的重要指针。除此之外糖类的氨基酸类食物分解产生的酮体,特别是某些人摄入过多脂肪食物,代谢不充分时,产生的D-a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等分解产物,对酸体的形成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 碳水化合物、蛋白、脂肪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但在合理的膳食中,它们不能占全部,而只能占一定的比例。因这三大营养素在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都属于酸性,是酸性食品。
3、人体生理功能具有酸碱平衡自我调节缓冲系统,以便保持体液正常的Ph值。体液中非挥发酸性代谢产物,主要由肾排除,日排除值约为50-70mmol,病理情况下,排酸量会有所增加。二氧化碳挥发性酸性产物,机体每天大约产生1500mmol,主要由肺呼吸道排除。人体血液中虽有酸碱缓冲调节系统,保持体液酸碱平衡,但调节功能有一定的限度,如超出了生理调节范围,酸性产物在体内逐渐积累,如不及时纠下、清除、最终会形成酸体。
4、虽然人们生活富裕了,饮食中的鸡鸭鱼肉、大米白面、食糖、酒类等这些高热量生理酸性食品增加了,这些膳食营养成份,代谢最终产生,都属于酸性。生活膳食中,如过多的摄取这类生理酸性食品,不能合理的与碱性食品搭配,超出了生理酸碱调节功能,引起体内代谢酸碱失衡,酸性代谢产物逐渐积累增多,会形成有害健康的酸体。
5、再者不良的生活方式,精神高度紧张、压抑、睡眠不足,或环境污染、水质酸化、有机磷农药污染等,都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的影响,成为形成酸体的危害因素。
三、酸体的危害
1、人体是细胞组成的,体液酸化,人体细胞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研究发现,体液酸化的人,细胞活性下降,细胞膜蛋白合成困难,细胞膜受损,各种酶活性降低,且易发生细胞退行性变性和死亡。据测试,当人体Ph值偏酸0.1时,胰岛细胞功能即受损,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活性降低30%以上,体内的AT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释放能量,也会随体质偏酸而明显下降。肌红蛋白、血红蛋白都处于等电位状态,从而病人出现睡眠不好、全身乏力,抵抗力、智力随之下降,这是体液酸化引发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2、 临床观察癌症病人体液多呈酸性。日本学者曾进行过一次对100例癌症病人的血液Ph值的测试,结果100名癌症患者的血液都呈酸性化反应。据报道,癌细胞适于Ph6.85-6.95偏酸的环境中生存,癌细胞在酸性体液中容易扩散。而只有在体液Ph值呈弱碱性时,人体 免 疫 细 胞 才有旺盛的吞噬和消灭癌细胞的功能,不利于癌细胞生存。目前不少医院常用一些措施给以碱性药物和食品,提高体液的Ph值,减少癌细胞的转移机会。因为人体体液长期处于酸性,容易得癌症,体液Ph值长期低于正常值时,给癌细胞生存发展提供了温床,将人体体液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碱性范围内,致癌基因难以激活,是最好的防癌办法。
3、大家知道,人的生命是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的,蛋白质功能在体内随人体Ph值的变化而改变,当蛋白质带电,正负电荷相等时,即蛋白质处于等电点,在此状态条件下,蛋白质容易发现物质沉淀。血红蛋白的等电点接近人体中性,如体液呈酸性时,可能造成物质沉淀的发生,因此酸体的人,容易发生血管壁脂质沉积,成为血管硬化的首要影响因素。蛋白质分子在酸性环境中带正电,而在碱性环境中带负电,故体内酸碱环境的改变,影响蛋白质带电状态,也就是说,蛋白质的存在形式发生改变,将会影响生命现象发生变化,当身体内环境由正常的弱碱性偏离成酸性时,人体体内蛋白质酶抗体,受体、激素等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功能紊乱,造成胰岛素对抗,酶活力下降,从而导致血糖、血脂、尿酸等含量水平升高,于是随之而产生的动脉硬化,心血管病、糖尿病、痛风、肿瘤等疾病发生率增加。
4、酸性体质的人由于体液酸性化,使骨骼中钙质不断溶出和流失,导致骨质疏松。关节部位组织液酸化,导致关节发生退行性病变。酸性体质的人因体液酸化易导致血液镁、钙含高升高,从而导致身体各部位脏器结石症发生率增加。酸性体质的人,体内尿酸排泄速率减慢,常在关节部位或某些器官内尿酸堆积,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性含量增高,这是痛风病发病的基础。人体运动时为了获得能量,体内糖、脂肪、蛋白质消耗量急增,结果体内乳酸、磷酸等酸性代谢产物也随之急增、堆积、引起肌肉关节剧烈酸痛。
5、体液酸性化,是代谢疾病根源。酸性体质的人,因为机体酸碱平衡的生理内环境被破坏,造成一系列的酶受体抗体和某些激素功能紊乱,导致机体早衰,功能失衡或产生异变。酸性体质的人,体液中脂肪分子加速分解,导致组织脂肪沉积,人体肥胖、脂肪肝。体液酸化,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当唾液处于酸性情况下,口腔内易于细菌繁殖,是产生口臭主要根源,因此酸体的人易发生口臭。
6、轻微的酸性体质的人常感到疲倦乏力,头晕头痛、食欲差、全身感到不适,抵抗力低下,易患感冒,如果不能尽快纠正,任其发展下去,会产生消化不良,内分泌失调紊乱。如酸性体质继续加重,则会引起肝肾功能下降,新陈代谢减缓,胃肠功能失调,可能导致高血压、溃疡病、糖尿病的发生,肾功能受损,性功能下降。从外表看来,面黄肌瘦,记忆力减退,头昏脑胀,反应迟钝,有未老先衰的倾向。
四、食物生理酸碱属性的判断
在我们生活摄取的饮食中,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的合理搭配,是保持体液生理弱碱性的关键。怎样判断食物的酸碱属性呢?这个问题要从食物代谢最终产物的酸碱属性来决定,而不是由食品的味道来判断。如葡萄、柠檬、食醋味道虽是酸的,但对它们的测试结果是属于碱性食物,所以这里我们用 生理酸性食物或生理碱性食物的名词,以示与用味道判断食物酸碱性的区别。
一般来说凡含氮、硫、磷元素较多的食物如大米、面粉、肉类、蛋类、啤酒等均属生理酸性食物;凡含钾、钠、钙、镁元素较多的食物,如蔬菜类、水果类、豆类等植物多属生理碱性食物。如下表所示:
生理酸性食品 |
生理碱性食品 |
食品 |
酸度 |
食品 |
酸度 |
食品 |
酸度 |
食品 |
酸度 |
蛋黄 |
19.2 |
鸡肉 |
10.4 |
蛋白 |
3.2 |
海带 |
40.0 |
乳酪 |
4.3 |
猪肉 |
6.2 |
牛奶 |
0.2 |
香蕉 |
8.8 |
鱿鱼 |
29.6 |
牛肉 |
5.0 |
大豆 |
10.2 |
栗子 |
8.3 |
章鱼 |
12.8 |
马肉 |
6.6 |
菠菜 |
15.6 |
草莓 |
5.6 |
鲤鱼 |
8.8 |
花生 |
5.4 |
胡萝卜 |
6.4 |
桔子 |
3.6 |
牡蛎 |
8.0 |
油脂 |
0.4 |
马铃薯 |
5.4 |
苹果 |
3.4 |
鳗鱼 |
7.5 |
豌豆 |
2.5 |
藕 |
3.8 |
葡萄 |
2.3 |
干贝 |
6.6 |
大米 |
4.3 |
黄瓜 |
2.2 |
梨 |
2.6 |
鲍鱼 |
8.8 |
面粉 |
3.0 |
茄子 |
1.9 |
西瓜 |
2.1 |
虾 |
3.2 |
啤酒 |
1.1 |
香菇 |
17.5 |
茶 |
1.6 |
蛤蜊 |
7.5 |
燕麦 |
17.8 |
姜 |
21.1 |
葡萄酒 |
2.4 |
泥鳅 |
5.3 |
米糠 |
85.2 |
芋头 |
7.7 |
咖啡 |
1.9 |
老年人代谢功能低,摄取过量碳水化合物,引起酸性代谢产物过多,排除不畅,容易造成酸性物质的积累,加重体液酸化,脂类食品分解产生酮体,特别是某些病人,代谢功能受损,过多的摄取油脂类食品,也容易加重体质酸化,因此摄取食物时,要适当注意酸碱食物两者的搭配。当然民以食为天,我们不仅要了解食物营养成份和它的酸碱属性,还要照顾到食物的色、香、味、营养等多种成分合理的科学搭配,这种膳食,才是有益于健康的好膳食,这样既得到了饮食文化的享受,又维护了身体酸碱平衡,保护了健康。
五、防治酸体,保护健康
健康长寿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人的一生从生到死是一个生命体的全过程。凡能称之为生命的机体,都具有新陈代谢功能,这是生命体最根本的特征。一旦有机体新陈代谢终止了,从生物学意义上来说,这就意味着有机体的死亡。人类代谢最基本的物质来源是食物,食物就成为人类生存、劳动和繁衍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摄取科学合理的食物,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生长、提高机体防病能力的基本条件。
科学平衡膳食除注意热量,营养因素外,还要注意生理酸、碱性食物的配比。当前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那种“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骨”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但是生活富裕了,由于对营养科学知识的不普及,人们只知道追求鸡鸭鱼肉食物的营养,盲目崇尚大油大肉的快餐,而忽视了食物酸碱失衡引起的酸体对健康的危害,使高血压、心脏病、脑动脉硬化、糖尿病、痛风、癌症、肥胖以及与代谢有关的疾病发病率增高,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六、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我国人民吃得饱穿得暖,正在奔向丰衣足食的小康社会。人民富裕了,生活改善了,但所谓“生活方式病,富贵病”酸体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了。酸体发生率之高,影响面之大,涉及人群之广,甚至于成为当前影响老百姓健康的大敌,这也是我国医学防病治病面临的新问题。本文的宗旨就是从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的角度,介绍了酸体的发生机理与危害,酸体的发生与平衡膳食的关系,提出了防治酸体的方针和建议,其目的就是为唤起医学界、营养学界科技人员的重视,提倡普及科学知识,大力开展“食育”教育,合理用膳、防治酸体,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作者简介:
杨子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生物材料人工器官和医学工程研究50多年。1956-1965年研制电针麻仪、冷光紫外诊疗机用于临床。1983年在我国开创了人工心脏及IABP研究,后者利用临床。1985年以来先后完成了医用聚氨脂、CAPD、CCPD,大输液袋用高分子材料,介入导管用纳米碳材科国家攻关,自然基金等多项研究,在美期间从事人工心脏研究,获Dr. 库雷优秀科研工作者奖。在国内曾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卫生部、天津市等科技成员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科学论文100余篇,编著生物医学工程等专著5本。曾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亚太地区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大会主席。国际IFMBE执委,2002年当选国际生物学医学工程科学院(IFMBE)院士,现任美国J. of Biomaterials杂志、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编委等职。
页次:1 |